top of page

🌏 三年級綜合雙語教案:生活中之美 × AI夢想城市

  • 作家相片: 小毓 范
    小毓 范
  • 8月2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

一、課程理念

本課程以「思考 Run → 體驗 Go → 實踐 Do → 創新 Get」四步驟為主軸,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觀察台灣街景出發,進一步比較各國街景,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與美感素養,最後親手設計夢想城市,並利用 AI科技將設計立體化,讓學生在「看見生活之美」的同時,也能「創造屬於自己的城市」。


二、課程目標

認知面

  • 認識台灣街景的特色,並能與世界街景進行比較。

  • 了解多國特色建築與街道設計,培養國際理解力。

技能面

  • 使用 HiTeach 進行思考、圈選與小組討論。

  • 透過 Google Map 進行數位探索與導覽。

  • 繪製夢想城市設計圖,並進行口頭發表。

態度面

  • 欣賞並尊重不同文化的街景美感。

  • 激發創造力與自信心,從「觀察者」轉變為「設計者」。

  • 體驗 AI 科技帶來的成就感與學習動機。


三、教學流程

Step 1 思考 Run|台灣街景有什麼?
  • 教師以 HiTeach 提問:「你在台灣街景看到什麼?」

  • 學生用簡答方式分享(例:招牌、便利商店、摩托車、巷弄)。

  •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細節,建立「街景」的概念。

Step 2 體驗 Go|世界街景大比拼
  • 教師簡報呈現 約15個國家的街景照

  • 學生分組,使用 HiTeach「圖片圈一圈」功能,標示「相同」與「不同」之處。

  • 引導學生用句型表達:

    • In ______, I see…

    • It’s similar/different because…

簡報示範如下

ree

ree

ree
ree
ree

學生運用Hi Teach

ree
ree
Step 3 體驗延伸|Google Map實際導覽
  • 教師帶領學生實際走訪 Google Map 街景模式,探索 10–15個國家的特色建築(如巴黎艾菲爾鐵塔、日本鳥居、杜拜哈里發塔等)。

  • 學生記錄觀察到的「建築特色」、「交通設計」與「公共空間」。

Step 4 實踐 Do|設計我的夢想城市
  • 發下學習單:設計一座「夢想城市」。

  • 學生繪製時需考慮:

    1. 建築風格(屋頂、窗戶、色彩)

    2. 交通設計(腳踏車道、捷運、公車站)

    3. 綠地與公共空間(公園、河流、廣場)

    4. 生活服務(學校、醫院、圖書館、市場)

    5. 特色地標(加入雙語標示,更國際化!)

  • 學生以簡單英語句型描述:

    • In my city, there is/are…

    • My landmark is… because…

Step 5 創新 Get|AI 讓夢想立體化
  • 教師蒐集學生作品,利用 GPT+AI繪圖工具將「平面圖 → 3D立體城市」。

  • 學生分組上台,用30秒簡短英語介紹自己的夢想城市:

    • Welcome to my city. This is my park. It is green and safe.

  • 全班互相欣賞,投票出「最有創意城市」、「最友善城市」、「最想居住城市」。

A 學生原作品
A 學生原作品
A 學生立體作品
A 學生立體作品
B 學生原作品
B 學生原作品
B 學生立體作品
B 學生立體作品
C 學生原作品
C 學生原作品
C 學生立體作品
C 學生立體作品
D 學生原始作品
D 學生原始作品
D 學生立體作品
D 學生立體作品

四、學習評量

  1. 過程性評量

    • HiTeach互動回饋:觀察學生是否能分辨相同與不同與說明想法。

  2. 成果性評量

    • 學習單:設計圖是否完整、具創意。

    • 英語口頭發表:是否能運用句型簡單介紹。


五、課程特色亮點

AI結合美感教育:孩子的平面畫作化身立體夢想城市,成就感爆棚。✨ 跨領域融合:結合社會、藝術、英語、科技,讓學習更真實。✨ 國際視野:透過街景比較與Google Map導覽,學生能「不出國,也環遊世界」。


📌 延伸應用

  • 學生可錄製影片,將夢想城市介紹上傳到班級網站或學校頻道,讓學習成果被看見。



 
 
 

留言


© 2023 by Train of Thoughts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